一、头汗
1.含义:仅头部或颈以上汗出。
2.机理:上焦热盛或湿热上蒸。
3.原因:阳明热证(兼见口渴、便秘)。湿热郁蒸(如饮酒后或脾胃湿热)。气虚上浮(老人或久病者头面多汗)。
二、半身汗
1.含义:身体一侧汗出,另一侧无汗。
2.机理:气血运行不畅,经络阻滞。
3.原因:中风先兆、痿证、痰湿瘀血阻络。
三、手足心汗
1.含义:仅手心、足心多汗。
2.机理:脾胃湿热(汗出黏腻)或阴虚内热(汗出灼热)。 阳明经循行手足,胃热可迫津外泄。
3.可伴随口干、便秘或舌苔黄腻。
四、自汗
1.含义:白天不因活动而汗出。
2.机理:阳气虚弱,卫气不固,腠理疏松,津液外泄。
3.原因:气虚或阳虚(常见于肺脾气虚、心阳虚)。久病体弱、过度劳累耗伤正气。
4.气短乏力、畏寒、易感冒。
五、盗汗
1.含义:夜间入睡后汗出,醒则汗止。
2.机理:上焦热盛或湿热上蒸。
3.原因:阴虚火旺(常见于肾阴虚、肺阴虚)。热病后期阴液耗伤,或长期熬夜耗阴。
4.可伴有五心烦热、颧红、舌红少苔。
甲亢、更年期综合征、自主神经紊乱等疾病常表现为多汗,中医多从“肝郁化火”“肾阴虚”论治。中医强调辨证论治,需结合舌脉、全身症状综合判断。
文字:保健科 海兰
初审:贾磊
编辑:何萨楚日
校对:贾素维 张翌
复审:闫龙
终审:赵立新